去年西藏行,当小伙伴由于高原反应难受得不行,而我也因晕车头昏脑涨的时候,发朋友圈说状态不好,老妈心疼地数落我:整天跑来跑去,花钱找罪受,有什么意义。那时的我似乎有满腔话语来反驳,却不知从何说起。
旅行,在我看来是带着满满文艺、洒脱气息的两个字。背着双肩包,行走在天南地北的陌生城市,颇有古时侠客仗剑走天涯的畅快感。大学毕业旅行去的是桂林,工作后去了北京、惠州、厦门、湘乡、西安等地方,其中最激动、难忘的莫过于历时17天的川藏行,满满的愉悦中夹杂着满满的辛酸。也许,旅行的意义最简单的解读就是想亲自看看世界如何如何的大,让人每次都有新鲜感;就是想感受诗和远方是如何如何的真实,让人能知道这美不是构筑的梦幻。
旅行中见过蕴含浓厚文化气息的西安古城墙、湘乡东山书院;见过壮丽的如白雪堆覆的东达山、巍峨矗立的唐古拉山;见过秀美的西藏然乌湖、桂林山水;感受过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的庄严神圣;惊喜于漳州云水谣带来的小桥流水人家之感。每过一处,总不免感叹:虽可能有些没达到心理预期,但这么多的好山好水、曼妙风景,不来看看,真的是太可惜了。毕竟古城温暖的光、大海清爽的风、山间清澈的水……别人描述的再如临其境,也总不如你自己感受到的美妙。
第一次的远行是被我当做毕业旅行的桂林之旅。当时,室友和我工作都已经确定,商量着在上班之前来一场旅行。挑来选去的,最后确定了桂林。和家人说了计划以后,他们一直不松口,再三确认有多少人一起去,是否安全。最后是瞒着家人,谎言一大群人结伴同游,才被允许出行。现在想想,家人那时的过于小心翼翼,很大的原因是我外出的太少,更不用说这种没有他们陪伴的、远距离的游玩了。现今,去的地方多了,只需和家人报备,他们就能放心,于我自己,也敢一个人跑来跑去,只是觉得独行未免太过孤单,没有能同时感受、即时分享交流心情的人,乐趣将会大减,因而从未单独出行过。旅行于我,收获的不仅是风景,更有这沿途中不断增长的独自行走的勇气和能力。
毕淑敏曾说:“旅行让我们的身体感悟到不同的风和水,我们的头脑也在不同风情的滋养下变得机敏和多彩。目光因此老辣,谈吐因此谦逊。”确定目的地,约上三、五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就能开始一段不错的旅程。在这其中,走出已有的熟悉的生活范围的局限,走出对各类书本描述场景的想象,去真实地领略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丰富人生阅历,从而有如“腹有诗书气自华”般的魅力。在这其中,感受人与人相处的感动,即使素不相识。曾经有在陌生的街头,晕头转向找不到目的地,因路人亲自带着我们走了十多分钟的过分热情而心怀戒备,可当成功到达的那一刻,为自己的那份猜疑而愧疚。这份来自陌生人的善意,让我会有更多的相信和将善意传递下去的意愿。阅历、善意、感动、真诚……这些都是旅行不可多得的收获。
有人说:“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安排好时间,确定好行程,努力让自己的身体和灵魂同行,同感受、同收获、同成长,必将是人生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