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让我读到鲜少接触的精神病人的世界。这是一本精神病人以及心理障碍者的访谈实录,记录下他们各种令人费解的言行以及对这世界的奇妙见解。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渐渐开始觉得精神病人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世界,所以他们开始天马行空,构建一个超乎现实的框架。
在这本书中,他们不是病人,而只是一个讲述者。他们不是“发疯”,而只是在创造属于他们的幻想世界。访谈过程中,很多被访者谈论的都是晦涩难懂的相对论、天文、量子物理学等知识,他们的反问让采访者甚至物理学教授都哑口无言。这完全颠覆了通常社会对精神病人的认知,或许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才是他们眼中的“异类”。而我只能感叹,他们的聪明才智如能用之有道,那必定会小有成就。
很多伟大构想在最初雏形的时候都被认为是妄想。在古代,如果你说可以在相隔千里的地方听到另一个人的声音,而依靠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信号”,大抵会被扣上一个“疯子”的帽子。而有一些想法现在觉得很疯狂,但在未来也可能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天才和疯子只是一步之差,我想这本书想表达的也便是这个意思吧。
最令我意外的是,有些被访者提出的问题,会让我不自觉地去思考人生。就好比,人为什么要活着?恐怕你我都未曾细想过。我见过印象最深的回答是:来都来了。或许听上去有些悲观,但我们确实都是被动来到这个世界。有些人活了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因为他们总是被生活一步步的驱使。
或许也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活着。因为对比起那些患者,我们都还有资本去热爱生活,就应该感到无比庆幸。来都来了,为何不用这有趣的生命去看世界,为何不用最深切的情感去爱世界?有情感、有思想才能称之为活着。我想活着,给身边的人带去关爱与温暖,为这世界的阳光增添一分亮度。
然而并非所有的被访者都是能主动创造精神世界的,也有一些患者被迫留在无人理解的角落里,慢慢变得孤独无助。尤其是读到“孤独的守望者”那一章,被访者每天重复做一个同样的梦,在梦里全世界只有他一个人活着,周围只有毫无生机的机器、海洋、冰山甚至干尸,那种孤独感延伸到他的现实生活中,吞噬着他的灵魂。这是我认为最悲伤、最难过的一个章节,从书中抽离出来后,也越发觉得平淡生活的难能可贵。
当然,作者也告诫读者,不要去深想精神病人告诉你的世界观,否则你迟早也会疯的。本书阅完,最有收获的便是下面这句话:“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 用精神病人的视角看世界,是感受。用普通人的视角看世界,是生活。换一种方式看世界,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