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旧称万川县,历史悠久、人文深厚,有“文化之乡”美誉,境内拥有众多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包含父子进士牌坊、花萼楼、肇庆堂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大埔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12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6处。2021年以来,我院办理了涉文物和客家文化遗产领域案件12件,发出检察建议5份、磋商函5份,以办案实效回应客家文化遗产保护现实问题。
聚焦重点领域
向“关键环节”精准发力
高位推动,科学部署。2021年,我院制定工作方案,成立专案组,形成“检察长统筹抓、分管副检察长总体抓、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格局,以专项部署、逐项铺开、多层推进的方式开展文物和客家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专案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在谋划专项、突出重点、组织保障等方面细化工作要求。
专项监督,全面摸排。我院从辖区内历史文化名镇、历史建筑、中国传统古村落保护等情况入手,重点盯紧文物资源领域的违法情形和难点问题。2021年以来,我院协同行政机关加强客家文化遗产管理保护工作,共摸排文物保护及客家传统民居建筑148处,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
联动推进,提升效率。2023年10月,我院在开展传统村落保护专项检察监督活动中,坚持多部门联动,督促主管部门和属地政府主动依法履职。针对某镇辖区内部分客家历史建筑存在自然风化严重、消防设施缺失等问题,依法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并牵头召开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推进会,推动各职能部门形成传统村落保护合力。
聚焦引擎优化
为“常态长效”蓄势赋能
建立“同盟军”。2021年5月,我院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文广旅体局联合签订《关于建立英烈权益保护和红色资源保护联动协作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在保护红色资源、加强客家文化研究、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客家文化内涵等方面达成共识。
激活“连心桥”。充分利用圆桌会议、磋商、公开听证、检察建议、“益心为公”志愿者参与等方式开展专项监督工作,以最小司法资源、最低时间成本获取最佳社会效果。如,对办理的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文物专项)案举行公开听证,通过汇报案件情况、展示整改前后图片等形式,让听证员直观感受到案件办理成效。
吹响“督察哨”。通过“回头看”、推进会等形式,常态化跟进监督被建议单位对辖区客家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如,我院对客家民居乾泰楼开展党建+公益诉讼案件“回头看”活动,邀请所在村委会干部及周边村民共同参与监督,对屋顶缺失、门窗破损、楼梯木板松动等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实地察看和走访调研,努力做好“后半篇文章”。
聚焦活化利用
把“凝聚共识”落到实处
让“小活动”展现大能量。树立“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理念,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与县博物馆联合举办“爱我大埔”小小讲解员培训班,引导广大青少年深入、全面了解客家传统文化,鼓励青少年讲好客家故事、传承客家文化、弘扬客家精神。
让“小切口”映衬大主题。依托我院“埔”法微视频栏目,拍摄以客家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保护文物 接续薪火》《文明观游 人人有责》《盗窃文物 严惩不贷》等系列宣传短片,多形式、全方位宣传推介,凝聚保护客家文化遗产共识。
让“小团队”焕发大作为。我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通过每周例会的形式开展案件挖掘、案情研讨,鼓励干警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同时,把青年干警培养作为重点工作,通过“师徒结对、导师帮带”赋能青年干警成长成才,切实提升公益诉讼检察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