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特别冷,梅州地区出现了飘雪现象,单位门前花坛里整齐的翠竹,丝毫不受极寒天气的影响,深深的扎根在泥土中,任它寒风呼啸、暴雨泥泞,竹子却依旧蓬勃耸立、郁郁葱葱,与周边光秃秃的树干形成鲜明对比,飘着一抹碧波荡漾的绿韵,让人心旷神怡。
世人爱竹之品性、气节。作为“四君子”之一的竹子,它没有梅花的娇媚,没有兰花的幽香,没有菊花的炫彩,仅仅由简单朴素的竹竿和叶组成,它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用途广泛。“竹者重节,节者为信”,千百年来竹子以其正直的气节、谦逊的个性、清雅淡泊的志向,成为古人托物言志,寓兴自我,展示高风亮节的绝佳代表。
苏轼爱竹,曾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又言“不俗加不瘦,竹笋加猪肉”,来表达对竹的喜爱之情。郑板桥画竹,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阶段论,所画之竹挺劲孤直,气韵生动,更是写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样千古流传的佳句。白居易养竹,散文写道“竹似贤,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将竹比作贤人君子,首次总结出竹的四大高尚节操:“竹本固、竹性直、竹心空、竹节贞”。古今文人墨客,爱竹咏竹者众多,不胜枚举。
每次上下班经过花坛,那一排翠竹总是映入眼帘,它们是那么绿,清秀而又潇洒,腰杆挺得那样直,仿佛一个个孤傲的剑客,又仿似一个守卫国门的士兵。看到这些竹子,让我想到身边有一群可爱的人,他们就是手持正义之剑的人民检察官,拥有着立定而弥坚的法律信仰,高贵而坦荡的内心,秉持着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信念,捍卫法律的尊严,抵挡魑魅魍魉等鬼相,“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这般检魂傲骨的伟岸形象,与竹表现的韵味最为契合。
无论严寒酷暑,无数的检察官们身影如竹,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他们或在法院开庭的公诉庭上唇枪舌战,或奔波于调查取证之间反复印证,或埋头于浩瀚案卷查找蛛丝马迹,或在审讯室中与腐败分子奋战周旋,或在接待室里悉心聆听来访者的诉求,或在看守所中落实监督职责,或在台灯下孜孜不倦的撰写检察建议,总之,处处留下他们忙碌的身影。每次看到竹子,我就会想起身边这群可爱的同事们,竹者如君子,检察人如竹,他们都拥有高尚的品格,守护一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