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当前社会科学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大数据应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各行各业,国家“科技强检”战略的实施也在同步展开,推动了检察业务高质量发展。检察技术的发展逐步从信息化、数字化阶段向智能化过渡,以大数据法律监督为核心推动法治监督治理体系重要变更。《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深化智慧检务建设的意见》规划了2025年全面实现智慧检务的发展目标与愿景,电子检务工程“六大平台”的建设,实现业务全覆盖 ,智慧检务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检察大数据的应用与发展存在不平衡与不充分现象仍十分突出,如何把数据可视化应用于检察工作,为检察办案提供简便化、精深化数据支持,为提升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质效及方向是目前首要的任务,同时作为基层检察机关也没办法刚起步就试图搞“大而全”的工程,让我们从解决检察人员日常工作的小痛点入手,先做几个“小而美”的工具开始。
关键词:智慧检务 大数据 数据建模 数据可视化 案件管理
2022年6月29日召开的全国检察机关数字检察工作会议展现了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的优秀作品,且作品均是基于对大数据分析,在抽象数字中发现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解决检察机关实务办案过程中的难点。最高检印发《检察机关案件质量主要评价指标》是新时代司法理念的一次伟大的创新与变革,与此同时,检察业务量增加及办案难度不断加大,对案件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案件数据的复杂化与多样化,无论是实体数据还是电子数据其庞杂的程度让案件管理人员荆棘满腹,数据可视化的应用呼之欲出。
一、案件数据可视化分析的作用
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系统的上线,开创了全新的信息化执法办案的新模式,这是对过去传统以手工为主的检察工作方式的一次革命性重塑。如何在海量的案件数据面前,深度挖掘数据的价值,构建科学、高效的数据模型已是当务之急。基层检察机关缺乏对大数据分析作用的认识,日常的分析还是停留在手工导出报表数据、手工记录、重复机械的计算得出各项评价指标值,数据的呈现还是多数停留在交叉表的展示,数据的价值远远未得到充分的挖掘。数据可视化模型能将枯燥具体的案件数据转换为各种视觉对象,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反映不同种类数据指标的不同含义,并且其不同表达形式将以一种更加直观、准确、清晰的方式呈现,有助于实现案件办理的科学决策,从而进一步提升办案质量。案件管理部门作为检察院的门户,具有预先谋划整个办案机关运转的根本功能,那就需要案件管理人员熟悉整个办案流程,且尽可能快速查询具体案件数据,如此枯燥的数字数据将成为桎梏,阻碍案管系统流程的畅通。但如果所有的数据都能以可视化来展现,不仅能够方便案件管理人员进行程序性快速流转,也能够帮助案件承办人对案件数据进行全面高效的分析把控。
二、案件管理数据可视化应用难点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型的犯罪类型层出不穷,随之案件量激增及案件指标繁琐复杂,案件管理部门需要整理的数据量激增,因此就需要提取关键的数据,以可视化的形式精准呈现并进行分析,及时满足案管需求,但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难点。
(一)案件数据可视化操作方式具有约束性
在大数据时代,检察业务已经向数字化发展,案件数据可视化在案件管理系统的地位显而易见,然而想案件管理数据可视化得到全方位的应用,就需要案件承办人及案件管理人员掌握一些数字技能。经过调查后我们可以得知,案件管理部门对原始数据的积累方法并不多,一是收集本部门原有的基本信息;二是运用与其他部门关联信息的共享模式;三是通过互联网渠道搜集数据信息。目前案管部门所面对的案件数据信息量更新快且杂乱,原始的统计方式已经无法收集各种杂乱无章的数据进行碰撞交汇后产生的新数据,如果统计数据不够快捷、准确,将会极大地阻碍案件的办理质效。
(二)复合型案件人员稀少
当前的大环境下,传统的案件管理及分析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管理者对数据的需求,需要从杂乱的数据中读取到更多精准性、预判性的案件信息。受限于检察机关专业性的原因,长久以来检察机关主要构成人员基本属于法律专业型人才,其他方面的人才基本上都在特殊的岗位上,因此在案件管理方面复合型人才极度稀缺,同样具备多种专业的人才也不多,在现有人才的基础上进行多方的学习或是培训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以目前来看,大部分的案件管理人员仍然热衷于基础的数据收集手段,把大量时间都用于琐碎的数据录入工作,没有把精力放在学习数据分析与预测中来,这不符合数字检察、智慧检务的发展趋势。
三、案件管理数据可视化具体应用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智慧检务的部署,数字检察日趋成熟,各级检察机关应符合数字检察的趋势,及时转变用传统管理数据的方法主导案件管理部门,要随着大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积极树立数据可视化的理念。
(一)吃透可视化涵义,推广应用于案件具体实务
让每位检察人员可以轻松处理海量数据,并实时快速地发现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快速地回答相关业务问题是检察业务中可视化应用的精髓。为此,通过简单工具搭建科学的案件指标数据模型,快速将数据进行分析与呈现,整合上百种数据源,建立各种数据模型,创建美化的交互报表是成果的展现,目的是借助图形要素简化数据表达,将艺术与科学进行有机结合,把理性思考与直觉思考平衡起来,告别过去仅仅依靠交叉表和简单图形的方法来表达数据的方式。
(二)引导思想转变,培养可视化理念大数据人才
在树立智慧检务理念的基础上,引导案件管理人员学习最新数据管理模式和数据分析的基本知识,并培养可视化理念。在充分认识数字检察的含义后,案件管理部门更应当认识到案件管理可视化的实操重要性。无论是在工作计划中还是进行案件数据分析中,甚至是在总结经验的过程中都要认真贯彻数据可视化呈现、分析的理念,在开发出各类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情况下实现案件管理能力甚至是办理案件能力的有效提升。检察机关通过高校系统培训复合型大数据案件管理人才,同时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和环境条件。与此同时,从事案件管理的人员也应当及时转变思想意识,完成大数据职能的转型,积极主动去学习云计算、云存储、案件数据可视化等信息技术,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三)整合资源技术,开发法律监督模型
得益于大数据的飞速发展,县级城镇的数字化也得到了提升,外部的计算机技术也趋于成熟化、多样化,基层检察机关也完全可以在自身技术部门的基础上与外部技术资源整合,为全面实现案件数据可视化提供技术支持,继而开发更多的法律监督模型。现阶段,我们将数据可视化与案件管理深度融合,开发出节省案管人员琐碎工作量、精确数据分析的案件数据分析模型,今后将开发出更多实用的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以解决检察业务中出现的痛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