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在工作中找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部署要求的切入点,依法能动履职,助推乡村振兴,是检察机关特别是基层一线当前必须答好的一道课题。D县检察院深入X镇实地调研,了解乡村振兴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求通过检察能动履职,提供检察智慧,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办法。
【关键词】乡村振兴 检察履职 服务大局
一、X镇乡村振兴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X镇认真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重点工作部署,以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为契机,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串联镇内10个村的资源、产业和景观节点,通过“文旅联村、产业兴村、党建引领”,打造了十村联动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持续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经调查发现,X镇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包括:一是党员结构呈现老龄化,支部活力不够。镇内在家居住的村民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党员结构呈现明显的老龄化趋势,创新能力较低。二是大量青年持续外流,本土人才缺乏。村民大部分为高中及以下学历层次,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文明素养有待增强。就业人口劳动技能偏低,多数不具备职业技术资格,中青年、有文化、有技能的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经商,人才难以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三是产业单一,农文旅融合创新力度不足。农作物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缺乏技术支撑,且无加工厂对林果进行深加工,未能延伸林果产业链。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度不高,旅游产业规模较小,发展后劲较弱。
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途径
笔者认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要靠文化、产业、生态、人才、组织等五个方面的振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是形成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乡村产业体系,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让更多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人才数量、结构和质量才能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条件,只有培养造就一批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才能建立起更加有效、更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新机制。
三、检察依法能动履职,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基层检察机关要围绕县委中心工作,依法能动履职,为乡村振兴提供司法服务和法治保障。
一是依法打击各类涉农犯罪,全力维护农村安全稳定。要依法打击危害粮食安全、影响农业发展、破坏农村稳定、侵犯农民权益等各类犯罪,尤其是涉农领域黑恶势力犯罪、职务犯罪、经济犯罪、侵害农民工权益犯罪等案件。要与法院、公安等部门协商共谋,聚焦乡村地区、特殊群体,深入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等专项行动。同时,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走村入户积极开展涉农法治宣传,防范养老诈骗、电信诈骗以及非法集资法治宣传,不断增强乡村地区老年人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二是强化检察职能,积极维护农村社会公共利益。注重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充分发挥检察监督职能,依法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生态环境、食品、药品、种植业安全及农村产业、文化、生态振兴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充分发挥公益诉讼职能,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监督,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等形式,督促问题整改;积极开展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监督专项行动,寻访乡村革命文物和烈士纪念设施,保护文物和红色史迹;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服务和美乡村建设。
三是强化司法救助,依法保障特殊群体合法权益。加强对贫困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以及生活困难退役军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五类农村地区重点救助对象的救助。同时,探索联合当地乡村振兴、民政、教育等部门共同开展多元化社会救助帮扶,解决被救助人经济、教育、心理等问题。
四是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工作全局,构建多方协作机制。加强与乡村振兴工作部门协调联系,强化与环保、农业、林业等部门沟通协作,建立与纪检监察机关、公安机关、审判机关在线索通报、案件移送等方面的工作联动与协调配合机制,推动形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