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D县是广东省首个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的原中央苏区范围的县,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近年来,D县检察院立足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办理了一批烈士纪念设施和文物保护专项监督案件。笔者根据D县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守护苏区“红色根脉”提出保护及利用路径。
【关键词】红色资源 保护合力 活化利用
一、基本情况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至解放战争全面胜利时期,D县留存有许多重要的革命遗址、遗迹、纪念设施,以及档案、文献、手稿、实物等,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红色资源。据笔者调查了解,全县15个镇(场)共有革命遗址98处,红色资源按保护利用现状可分为4类,分别是:保存状况较好、属于文物保护单位的19处;保存状况一般、可以进一步完善开发利用的23处;保存状况较差较难开发利用的5处;保存状况待进一步核查的51处。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资金保障受限。目前D县红色资源的维护和管理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省级的资金扶持。虽然近年来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红色资源如棣萼楼、虎市多宝坑小站等进行了修复,但相对于D县红色资源的规模而言,仍然存在较大的修复和保护资金缺口。
(二)保护机制有待厘清。D县与红色资源保护管理相关的职能部门有宣传部门、文旅部门、退役军人事务局、乡镇政府。部门之间既有条块管理也有交叉管理,但管理职权不够清晰,管理水平不够平衡,部门主体责任和职能部门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难以形成有效合力,影响了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三)红色资源活化利用度较低。对已收集、挖掘、研究等形成的成果,大多通过简单方式去展示,或者由博物馆存放,未能有效发挥这些红色资源与文旅相结合的优势,参观者缺乏体验式的感受,故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无法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对策和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红色文化的传承,反复强调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为进一步做好D县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多方沟通协调,有序推进修缮。一是加强联络沟通,争取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资金支持。二是加快做好D县闽粤赣边区党委和纵队革命遗址的保护规划和开发利用,争取用好用活中央、省扶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优惠政策。三是聘请专家和设计单位按文保单位分类精心编制文保勘察设计修缮方案。
(二)树牢系统思维,凝聚保护合力。一是将出台红色资源保护总体规划纳入政府工作计划,深入挖掘红色历史文化内涵,制定好全县革命史迹、纪念设施修缮保护规划。二是引导部门联动,与城乡建设规划、交通建设规划等对接融合,聘请专家团队对全县革命史迹遗址资源进行详细调查和研究,为全县革命史迹遗址和红色旅游景区的保护和开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三)科学活化利用,促进文旅相融。一是丰富革命文物展示利用途径,积极创造条件,扩大革命文物资源开放程度,尽量免费对外开放。二是结合当地人文资源和地理环境,将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融合,打造精品旅游。三是运用市场机制推出一批研学旅行、体验旅游和体育赛事精品线路,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文体旅游产品。
(四)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推介实效。大力推动革命传统教育进机关、进军营、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鼓励学校、党校到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开展现场教学。通过“小小讲解员”“红色导游”、专题讲座、文艺演出、解说导览等活动,扩大红色文化传承的影响力,推动全社会在感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增强文化自信。